2023/6/1 每日筆記
為什麼會有這系列文章 以下紀錄幾個我會寫這系列文章的理由: 培養長久做一件事情的能力,不因外力因素就中斷。 積累實力,打造履歷(學習歷程)。 分享、紀錄自己成長過程中,部分運用到的資源 每日筆記 前言 今天一共有以下幾個主題: 後天發展的第一因與第二因 創造、模仿與學習的關係 好去處 Youtube影片觀賞心得(Joeman的影片 – 【Joeman】聊聊我的失敗與成功!創作者年會演講【網紅觀察室】) 今天沒有技術類相關內容,主題多偏重個人想法與心得,我盡力簡約說明,文長請見諒。 後天發展的第一因與第二因 「後天發展的第一因是環境,第二因是個人努力、學習態度、 自我反思等。」當然這是我個人認為的合理看法,有不同看法的讀者們歡迎下方留言分享! 有句話是:【在有限的資源下,能做到的事情因人而異。】這句話雖然稀鬆平常,聽起來單純合理,卻很清晰的說明為什麼「環境」是第一因,「個人努力、學習態度、自我反思等」是第二因。 第一句「有限的資源」表明環境如何限縮一個人的作為可以多大。資源本身是一種環境的體現,富人、窮人小孩所擁有的資源不同,其實也代表著生長環境的不同。沙漠地區的水資源珍貴,熱帶雨林的水資源過剩,是地理環境的不同。氣溫較冷的地區有其適合的作物,氣溫較熱的地區也有其適合的作物,造就不同的資源豐富度。 環境的限縮,大幅度影響一個人能有什麼作為。想在沙漠地區擁有大量水資源,與在雨林地區擁有大量水資源,是截然不同的事。一個擁有大量資金的創業家,和資金流有限的創業家,能挑戰、嘗試的創業方式不同。因此我認為,環境,是後天發展的第一因。 第二句「能做到的事情因人而異」則表明在有限的資源下,「不同的個人努力、學習態度、自我反思等」可以有不同的成果。因人而異的「異」,指的便是不同人在這三個點的表現上有所不同。 接受到新資訊時,對於資訊不同的處理方式就是異處的開始。有些人在看到書籍分享出來的經驗、價值觀後,會嘗試實踐,時刻省思書中所講的道理,詢問自己和作者有什麼不同,從而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性,最終導致自己的人生變得不一樣,可能維持悲傷、抑鬱,但也可能快樂、成功。有些人會認為書籍中的作者能夠成功可能是遇到貴人,或是運氣很好,剛好遇到對的時間點、對的事,自己就沒有那麼幸運,因此將內容拋諸腦後,繼續維持原本的生活態,從而失去了改變的可能性。這是不同學習態度、自我反思有不同結果的體現。 雖然都是大學生,都是就讀同樣的學校,然而不同的學生,付出不一樣的時間在專攻就讀科系上,得到的成就、成果也有所不同,這是不同個人努力、學習態度有不同結果的體現。 有些富二代雖家庭富裕仍舊上進努力,繼承家業後可能還讓家業更進一步發展,有些則懶散、傲慢或不負責任,雖都出生富裕家庭,但成就仍有所不同,這是「個人努力、學習態度、自我反思等」的體現 還有非常多的例子,參考許多很成功的企業家、創業家的人生故事、傳記,其實就會發現雖然同樣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下,但成就卻和一般人有所不同。因此我認為,「個人努力、學習態度、自我反思」等是後天發展重要的第二因。 創造、模仿與學習的關係 學習是一個過程,可以指「通過獲取知識、技能和經驗,進行資訊的接收、理解和應用」。模仿是一種學習方式,可以指「通過觀察和複製他人的行為、態度和技能,以學習和模擬他們的行為模式」。創造是一種行為能力,可以指「在原有的基礎上,通過創新、想像力和創意,產生新的想法、概念、產品或解決方案」。 我會這麼認為:學習追根究柢是「資訊的接收、理解和應用」,模仿是「一種學習方式」,而創造則是「資訊的處理」。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不同,所以 本身含有的資訊豐富度不同(資訊包括未經處理的,以及自身處理過的,甚至他人處理過的) 資訊處理方式不同(學習方式、理解方式,每個人能夠做到的都不太一樣,同樣的資訊丟給不同人,結果也會不同。我覺得人就像一個非常非常複雜的函數,而且每個人都不太一樣,同樣的Input,可以有很多不一樣的Output。) 在這樣的前提下,就算不同人在某個時間點看到同樣的事物,也會產生不同的反應(行為舉止、思想)。 有人在我說完這段話後,認為我應該好好研究「藝術」。但在稍微詢問過ChatGPT後,我「現階段」認為是解讀方式上的問題。以下是一段來自ChatGPT的對話內容:【學習在藝術中確實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藝術家通過學習不同的技巧、藝術理論和表現方式,豐富了自己的藝術知識和能力。學習可以來自於形式化的教育,如藝術學校或工作坊,也可以是通過自主研究和實踐。透過學習,藝術家能夠理解藝術的基本原則和技術,並運用這些知識來創造藝術作品。 模仿在藝術中是一個常見的「學習策略」。藝術家通過觀察和模仿他人的作品和風格,學習他們的技巧和表現方式。模仿可以幫助藝術家熟悉不同的藝術風格和表達方式,並且在模仿的過程中發展出自己的技能和風格。模仿不僅是學習的手段,也是一種尊重和致敬他人的創作的方式。 然而,創造是藝術的核心。藝術家透過創造來表達自己的獨特想法、情感和觀點。創造包括將學習和模仿的元素結合起來,並添加個人的獨創性和獨特性。創造涉及思考、想像、實驗和表達,他超越了單純的模仿,將個人的觀點和經驗注入作品中,創造出與眾不同的藝術品。 因此,在藝術中,學習和模仿可以被視為創造的基礎,他們為藝術家提供了技術和參考,但創造是獨立且個人化的過程,體現了藝術家獨特的想法和創造力。每個藝術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、模仿和創造的方式,這些元素相互影響並交織在一起,塑造出多樣性和豐富性的藝術世界。】 藝術風格、表達方式,可以視為一種資訊,能夠被描述和傳遞(否則也不可能呈現在電腦上了)。不同的複雜函數(人)接收到這類資訊(Input)時,也會產生不同的新資訊(代表自身理解)。在產生結果(Output)的過程,礙於複雜函數本身不同(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不同),處理(添加、組合、修改 = 思考、想像)資訊的結果也會不同。而「產出有別於原始資訊的過程」,就是創造。 因此,我認為就算是藝術,也脫離不了「學習是資訊的接收、理解和應用,模仿只是一種學習方式,創造則是以這兩者為基礎不斷改進主體(人、函數),進行資訊的處理」。這也是人工智慧發展的核心(個人看法啦),我對AI領域很感興趣的理由。 歡迎有不同看法的讀者們底下留言喔! 補充:ChatGPT有提到【這些元素相互交織在一起,塑造出多樣性和豐富性的藝術世界】,元素其實也可以被視為資訊,相互交織則是不斷的整合、轉換、重組,其實也可以歸納在資訊的處理,這是我的個人看法。 好去處 有鑑於至目前為止都還沒出門,剛好有談論到藝術這件事,也有人認為我應該好好研究藝術,順便建議我去學捏陶或木雕,我決定去學個捏陶。身為鶯歌人,不會捏陶其實也有辱於環境賦予我的天職(哈)。 【台北陶藝教室推薦】手拉坯捏陶DIY體驗,6間台北陶藝課程整理 鶯歌離老家過近,我想找點其他地方去去,因此我將參考上面這篇文章的推薦,實際去走訪看看,是否有實際學習捏陶的機會。 預計6/3就會出門,北上找飯店旅館住。 Youtube 影片觀賞心得 偶然看到Joeman分享關於自己「失敗與成功」的影片,就點進去看了一下。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I9cqlAIO8-w 寫到這,就不多做廢話,簡單記錄一些關鍵詞句,有機會再做論述。 定期更新:講這part時有提到【長期堅持固定做一件事其實不容易】我最近每天在寫【每日筆記系列】其實就有感受到這件事,每天都要花四五個小時在寫這篇文章真的很容易想偷懶。 建立護城河 在地化:國外Youtube影片成功的案例,可以變為「台版」,實行在地化,都是很容易成功的。之前在讀創業文章的時候也有看到這件事,被譽為最容易成功的方式,而且一點都不可恥。 …